撰文者:李玟儀
野寶科技執行長:李有義(攝影者.郭涵羚)
在台灣,除了巨大這樣的品牌廠外,同業口中,要談到車架產量大的,一定會提到野寶科技。
目前,野寶總產能八成在中國,兩成在台灣,李有義準備先將訂單拉回台灣,未來,中國降為兩成,台灣提高到三成,其他的五成,要放在二○一六年剛設廠的越南。
主要市場在歐洲的野寶,因應短鏈趨勢,為何不去歐洲設廠,卻繞道越南?
「(歐洲)一直都沒辦法去,最大原因就是(野寶的)自動化程度不夠,」李有義解釋,在語言不通、文化隔閡、成本昂貴的歐洲市場生產,最好要能一步到位,又因為車架體積大,自動化機器的空間需求高,台灣土地難覓,所以想了一個折衷的方法:先到越南。
野寶的做法是,以台灣為基地做局部自動化,再到越南「練兵」,目的不在複製中國廉價勞力模式,而是要練足以在歐洲大量生產的「自動化兵力」。目前野寶在自動化研究與應用的費用約占營收五%,在台聘用自動化系統整合人才、機工、化工工程師,再依照專案所需,派到越南做技術轉移。
野寶盤點自己的實力,用漸進方法走向最終市場,它相信,直線不一定是最短距離。
本文圖文擷自《商業週刊》第1614期,如有侵權敬請告知。原始文章位址